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有時候,不加油也沒關係 | 憂鬱症是什麼感覺?看看這本書就能夠理解!

有時候,不加油也沒關係 | 憂鬱症是什麼感覺?看看這本書就能夠理解!

在我介紹的憂鬱症書單中,每每會提到,旁人總是難以理解「憂鬱症」是什麼感覺,從而以自己的狀態與思維來去理解,導致許多人對憂鬱症產生誤解!希望透過我所分享的這些書,能夠幫助大家認識憂鬱症;而被憂鬱所苦惱的人能夠從中獲得些許指引。

畢竟能夠在空氣中自由呼吸的人,要如何想像被黏稠的海水包圍,並且充滿每一個肺泡,而我們卻總是對這些難以呼吸的人說「加油」,要更加堅強努力地走下去,但這些真的是他們所需要的嗎?

很多人無法區分「憂鬱」及「憂鬱症」的差別,就我理解,憂鬱是一個狀態,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一種情緒;而憂鬱症則是憂鬱的情緒嚴重到影響生活,因此許多人都認為憂鬱症不過是種情緒,只要堅強一點努力一點就可以安然度過。

本書作者同時患有嚴重的「憂鬱」及「焦慮」,他將陷入兩種情緒時的狀態詳細描寫出來,也把自己對抗的過程分享給大家,因此十分推薦這本書給對「憂鬱症」還不慎了解的人,在閱讀後能夠更加了解這種越來越常見的心理疾病。

有時候,不加油也沒關係

◆偶爾不加油也沒關係

在某些日子裡,我們會停下手上正在做的事情,一動也不動地躺在地板上。不是因為累了,而是似乎沒有任何動力繼續下去了,消極否定的念頭像洗衣機裡的衣服一樣在腦袋裡翻滾,一切都被黑霧覆蓋:為什麼我這麼失敗?被負面情緒所淹沒而窒息。

它是一種持續的存在,就像一朵不會讓你獨處的烏雲,或是在你耳邊的低語,就是不肯離去。

放鬆下來,偶爾不加油也沒關係。分享自己的問題,尋求恰當的協助,試著不讓它們在體內潰爛。抓緊一些能讓自己開心的小事情,讓災難感覺起來比較沒那麼災難。採取一些小步驟,提供自己一條繩索,將心靈從黑洞裡拉出來。

痊癒不是一張改變前和改變後的照片,不是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直線前進的旅程,也會有倒退的時候,可能也會在一些日子裡全部重來,但是沒有關係,無論情況有多糟,總會有一條逃脫路徑,而且每當我們爬出來一次,就更能應對下一次的墜落。

◆將心靈從黑洞裡拉出來

二十七歲那年,作者經歷了人生中最糟的日子:結束一段三年的感情、差點被解雇(兩次)、失去朋友並做了一些壞決定、喝得太多被送進急診室超過十二次。她看了三個不同的心理治療師,被診斷出三種不同的心理疾病(憂鬱症、焦慮症、邊緣性人格)。因為自己造成的傷口,去了兩個燒燙傷中心,被救護車送到心理健康危機機構。

但她沒有讓那一年毀了自己。她拿起紙筆開始寫清單。感到焦慮、孤單或是世界不停旋轉時,這些清單能提醒她早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或是,立刻打電話給朋友。

 

博客來

有時候,不加油也沒關係

 

其他推薦書籍:療癒書單 | 憂鬱症怎麼辦?6本好書教你擊退憂鬱,還心裡一個朗朗晴空!

 

瑪姬‧凡艾可(Maggy Van Eijk)

瑪姬‧凡艾可來自荷蘭,二十二歲時搬到倫敦,就讀英國皇家英國皇家中央演講戲劇學院(Royal 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取得舞臺和廣播媒體寫作碩士學位。

歷經了三年自由撰稿的工作之後,於網路新聞媒體公司BuzzFeed擔任英國的社群媒體編輯。她開始寫下自己與焦慮、憂鬱和自我傷害的相處過程,並在英國的Buzzfeed發起「心理健康週」活動。

現於BBC擔任社群媒體經理及數位顧問,負責推出名為「1in4」的心理健康運動。此外,她也為BBC3製作影片,邀請明星談論、分享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

憂鬱症是什麼感覺?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焦慮與憂鬱,我非常緩慢的閱讀,將身心完全沉浸在作者所描繪出的藍色大海中,試圖去體會真正的「憂鬱」及「焦慮」。

在書中作者並沒有過多的去探討憂鬱及焦慮發生的「原因」,而是將它們襲來時的內心風暴細細的描述,讓讀者能夠更加容易地去「同理」,到底在憂鬱症發作時是一個怎麼樣的狀態。

在書中作者運用許多表單,有的是描述她所經歷的狀態,有的是她用來對抗焦慮或是憂鬱的方法,有的是她建議讀者調整心情的事項。

什麼是憂鬱?什麼是焦慮症?

在日常生活中,焦慮會變形,以許多不同的的方式表現出來。它是一種持續的存在,一朵不會離你而去的烏雲,或是一段不會消失的耳語。

作者患有焦慮症,在焦慮發作時會有流汗、發抖、心悸及噁心的症狀,甚至在嚴重時會因為過度恐慌而暈厥,只要是在擁擠人多的場所都會引發焦慮。

這些症狀對於旁人是無法想像的,不過我知道,真正讓人不知所措的,是隨時會出現的恐慌。

在書中作者分享了她掌控焦慮的方法,我將其整理成以下簡單的幾點:

1. 與信任的人待在一起,當恐慌出現時能夠隨時離開。

2. 隨身帶著能讓自己清醒的東西,如口香糖及水等等。

3. 別和恐慌對抗,給自己足夠的喘息空間及時間。

我一直覺得憂鬱非常難以描述,因為它是一個謎。它以自己的方式存在,沒有和它類似的東西。我只知道它讓我感覺被困住了,焦慮也讓我感覺被困住,但是更沉重、黏膩、無法理解。我對自己、朋友、工作和所有事物,都被負面的看法所壟罩。任何快樂的時刻都是短暫的,很快就被苦水所破壞。我覺得有一種外部的壓力,猛烈而沉重的壓在我的腦袋上,但內心卻感到虛無和空洞,我唯一能聽到的聲音是自己的心跳,嘲笑我還活著。

憂鬱就是這樣的難以形容,才會使多數人無法理解,錯誤的認為陷入憂鬱的人只要在努力點,在堅強點,多正面思考就可以擺脫,但「陷入」憂鬱時,越是認真越是努力反而跌得越深。

那該怎麼對抗憂鬱症?我想沒有人真正知道,但總是有許多的人將自己的經驗無私的奉獻,讓身陷黑暗的人,可以看到那零星光點。

在書中,作者靠者一點小火花堅持的走了過來,也將找到小火花的方法透過表單分享給讀者:

1. 紀錄所有的想法,也許大腦會將自己困住,但文字是自由的。

2. 尋找可以轉移自己注意力的事,在書中作者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之中。

3. 走出乎外,或許是運動,或許是單純的走走,心被困住了,那就讓身體走出去吧。

4. 努力感受自己的存在!!

以上並非對抗憂鬱的方法,僅僅只是讓自己在憂鬱的打擊下能夠堅持,相信只要不放棄,終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什麼是憂鬱?什麼是焦慮症?

如何度過大腦風暴

作者的腦袋常常被名為憂鬱或是焦慮的風暴攪成一團糨糊,她的大腦風暴有「解離」及「侵入式思想」兩種。當大腦被侵入式思想所攻擊時,生活將會被其支配,而當你不斷拒絕它的入侵時,它反而變得無處不在。

但並非是患有憂鬱或是焦慮才會形成風暴,遭遇超出自己的認知、打擊或是壓力的事物時都會出現,然後將你的生活搞得一團亂。

因此,了解自己的腦袋是每個人都要試著努力去做的,透過了解自己的大腦,與它達成協議,讓我們在每個風暴之中都能安然度過,我們雖然無法止住浪潮,卻可以在浪潮之上衝浪。

想像你躺在原野上仰望星空,不帶任何批判地看著雲朵飄過,這些雲沒有好壞,他們就只是雲而已。完全不帶任何情緒反應看著它們,就是給予心靈一個空間,可以觀看事物的本質,而不是立刻在心裡做出判斷。

在面對自己亂成一團的大腦及無孔不入的侵入式思想,作者採用正念的方法來度過,讓自己「有意識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每個時刻的體驗,這是一種對當下不帶批判的覺察。」。

為此,作者將一些小技巧整理成一個表單,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以下擷取幾個與大家分享:

1. 作戰時的吶喊:好的,焦慮,我們逮到你了,把你最糟糕的東西交出來。

2. 好的建議:記住,你以前經歷過,所以你可以再次撐過去。

3. 獎勵:這一切結束之後,我們去吃披薩。

4. 快樂的回憶:記得那時候你八歲,參加了學校的才藝表演,你害怕得幾乎尿褲子,但是你完成了,而且還他媽的贏了!

每個人所能承受的程度並不相同,遠離會對你造成影響的事物,這不是懦弱,僅僅只是為了善待自己!

用力地記住每一個快樂的瞬間,這些瞬間會構成一塊堅韌的衝浪板,陪著你度過每一個浪潮!

如何度過大腦風暴

自我傷害

對我來說,自我傷害就像我正站在一座橋上,風如此強勁,隨時可以把我吹跑,然後我發現一個通往下面的小地板門,可以帶我通往另一座沒有風的橋,到那裡我就可以自由地往前走。自我傷害就是那個地板門。

不只是憂鬱症的患者,許多的人,常常透過自我傷害的方式來排解壓力,轉移糾纏在心靈上的憤怒與痛苦;也有人自我害的原因是想要懲罰自己,懲罰那個沒有價值、有缺陷、沒有人愛的自己……

自我傷害就像酗酒,透過它能夠短暫的脫離痛苦與煩惱,但很快會回到現實,並自責自己的行為。許多的人在自我傷害的同時,內心也同時在吶喊,希望有人可以幫助他,但最終都被黑暗吞噬。

然而,現今的社對對於自殘有非常大的誤解,大部分的人都不懂為什麼有人會自殘

是未完成的自殺?

是因為有精神疾病?

是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

是受虐狂?

不!都不是!他們只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從那如山的壓力之中走出來。

自我傷害

打從心底厭惡自己

我是一個相當「極端」的人,如果我和別人爭論,即使只是很小的爭吵,我的大腦會認為是彼此在互相吼叫,我們可能最好分手,因為實在是太糟糕了,再見!

根據阿德勒心理學,世界上所有的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因為我們都會透過別人的眼睛來看自己,透過別人的認同來認同自己。

從憂鬱症患者的世界來看,他們已經先認定自己是不好的,不論是表現、個性或是外貌,這點從《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中作者與心理醫生的對話中也能看到,不論對方作出怎樣的反應,都會被引導成他看不起我、他在批評我、他討厭我等等的自我否定想法。

本書的作者透過搞砸一段又一段的感情,來不斷認定並且反覆確認一件事——我是一個沒有人愛的人。當這樣的想法再一次如黑夜般緩緩襲來時,努力的停下來,細細地檢視,總會看到那被覆蓋住的真正的想法

最後記住,每一個人都是在無盡的黑夜中努力閃爍獨特光輝的星辰,雖然不起眼,但無可替代。

打從心底厭惡自己

被性侵了,要如何幫助自己?

在那個晚上之後,感覺像是有人把我身體裡面掏空了,如果你敲我的骨頭,可以聽見回音反射到腳趾頭:我是空的。我腦袋中控制日常事務的零件,像是飲食和疲累,全都糾纏在一起打成一個結,我不知道發什麼事,我正在做什麼,或是我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在與朋友喝酒之後,因酒醉被朋友侵犯,她將這段經歷中所學到的整理成以下表單,希望有類似經歷的人能夠有所幫助,也讓大家更清楚如何幫助並同理受害者。

1. 無論你在做什麼,都沒有關係

2. 不要免強自己做任何不想做的事

3. 當你準備好的時候再告訴大家

4. 沒有期限

5. 你沒有做任何事的義務

6. 自責是一個調適機制

7. 社群可以帶來幫助

8. 解離令人恐懼,但並非不尋常

9. 為了調適而做的每一件事,並不都是對你好的

10. 心懷善意的人,仍然可能說錯話

許多人認為受害者要報警;檢討受害者為什麼會被性侵;甚至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受害者!在現今的社會對受害者來說太過於嚴酷了。

很少有人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同理他們的感受,去關心他們的想法,而是站在主觀的立場,去評論他們應該怎樣,或是不該怎樣,我想這是一個扭曲社會所醞釀出的扭曲行為。

沒有一個人想成為受害者,與其一再談論及檢討那不堪的過去,不如攜手鋪設那嶄新的未來。

我們都應試著去閱讀並理解作者所整理的表單,如此才能透過眾人的努力,建立起一個對受害者更加友善的環境。

被性侵了,要如何幫助自己?

孤獨也能作為一帖良藥

當工作和廣大的世界變得難以招架時,我會獨處,這勝過任何人的陪伴。我將孤獨當作泡熱水浴,我愛它,我喜愛坐在裡面好幾個鐘頭,享受溫水包圍整個身體。唯一的問題是,身處其中時,無論我有多麼喜歡,有一個想法讓我很苦惱。泡澡是在燜煮自己的汙垢,孤獨就是你和你自己的汙垢,因為沒有其他人想進來。

當自己的大腦被憂鬱填滿,或是被焦慮佔據時,試著自己一個人,這時,我便是我的國王,能夠完全掌控這具身體及心靈,不必在意他人的目光,開心就笑,難過就哭。

孤獨並非單純指待在一個只有自己的空間,也許是獨自在街上漫步,也許是一個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又或者是隻身坐在吵雜的咖啡廳中,只要能夠讓當下的自己是清淨、安定、舒適的,我想身處在哪都可以。

深層次的孤獨擁有療癒的力量,就像退回到母親的羊水之中,重新去聆聽內心的聲音,讓思緒沉靜下來,一切歸於渾沌,直到身心靈達到平衡。

待憂鬱遠離,焦慮退去,也是離開孤獨的時候,獨自一人雖然舒適,但卻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人際關係雖然帶來煩惱,但同樣也帶來快樂!

孤獨也能作為一帖良藥

憂鬱的人需要怎樣的陪伴?

也許在你我的身邊就有著這樣子的朋友或是親人,不一定有憂鬱症,可能只是陷入低潮,或是感到難過,但絕大多數的人卻不懂得如何陪伴這樣的朋友,因為不曾經歷過或是不了解如何「同理」他們(關於同理,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所以才會有人覺得患有憂鬱症是因為「不知足」。

那到底該如何去陪伴?我想這個問題只有需要陪伴的人才能回答,於是作者也給出了一份如何陪伴的表單。

1. 你不是要去治癒,或是讓朋友快樂,目標僅僅只是傾聽。

2. 朋友的微笑不代表狀況的好轉,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他們所想展現的。

3. 不要因為朋友的退縮而駐足,這表示憂鬱又他們感到自卑,通常這時候需要你更進一步。

4. 如果覺得擔憂,要告訴第三人,可以是朋友的家人或醫師。

5. 永遠記住,朋友正在盡最大的努力,哪怕看起來不像,要去「關心」而非「同情」。

6.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獨立個體,所能承受得也都不一樣,千萬別說「還有人比你更糟」,因為自己的狀況只有自己清楚。

7. 讓朋友覺得與你是一個團體,讓他們知道並非孤身一人在戰鬥。

8. 一個自發性的簡單簡訊,就能讓人非常開心。

9. 也許朋友的狀況嚴重到足以影響你,務必確保自己也有可以傾訴的對象。

10. 當朋友有自殺或自殘的傾像,務必尋求專業的協助。

憂鬱的人需要怎樣的陪伴?

結語

人類的情緒一直都是難以去探究與理解的部分,光是要摸清自己的情緒都不甚容易,更別說是要了解其他人,因此試著看看他人所經歷過的故事更能夠幫助自己去「同理」這些感受。

作者在書中非常生動的描述憂鬱與焦慮,也將她一路走來所經歷的點滴悉數分享,希望需要幫助的人,能夠從作者過往的經歷當中,找到有所依存或是參考的部分,最終找到屬於自己最好的方法,以作者來說,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清單是她度過風雨的一頁扁舟。

購書任意門:《有時候,不加油也沒關係》

This Post Has 16 Comments

  1. Wei

    喜歡你的文字,雖然很沉重。
    自發性的一則訊息真的會讓別人很快樂
    謝謝版主的細心分享。

    1. yu

      是阿,因為一條簡單的訊息,就能讓別人知道我就在你身邊。

  2. AC

    每個人其實都有憂鬱的時候,不知憂鬱症的人才憂鬱

    1. yu

      不過很多人都以自己的理解去解釋憂鬱症,真正的去同理的人還是少數。

  3. Wendy

    文字敘述深得人心,感謝分享

  4. Caesar

    我覺得憂鬱不可怕
    可怕的是憂鬱了還受到傷害
    那真的是非常痛苦
    感謝分享~

    1. yu

      再次的受到傷害無疑是最為致命的一級!

  5. yenbaby

    還蠻感謝那些願意陪伴有憂鬱症的人的朋友,因為大部分的人很少願意待在負面的環境,除非愛那個人,所以我覺得願意陪伴的人真的很偉大

    1. yu

      陪伴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必須真正的去同理!

  6. Charles

    憂鬱與憂鬱症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憂鬱的時候,幫助憂鬱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傾聽和陪伴。
    感謝版主的整理和分享,好書一本,好文一篇!

  7. Josie

    版主推薦的這本書我也有,讀了很喜歡也很有感觸

  8. Lanie

    每個人或多或少可能有經歷過憂鬱的情緒,但不代表就能理解憂鬱症的人的心境。
    感謝版主的分享,之後來閱讀這本書看看!

  9. 追日Gucci

    感謝整理與分享以及推薦的書,讓我更加認識憂鬱症~

  10. Airne

    有溫度的內容,謝謝你

  11. AC

    昨天晚上因為一些心事躲在棉被裡哭,我不常哭,但是真的很希望有人懂我在想什麼。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