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被厭的勇氣2 | 透過這5個步驟成功將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於生活之中!

被厭的勇氣2 | 透過這5個步驟成功將阿德勒心理學運用於生活之中!

透過《被討厭的勇氣2》,才讓我真正的理解阿德勒心理學,並且清楚該如何將其慢慢地於生活中去實踐。被討厭的勇氣第一集在我的人生中間立了一座通往幸福與自由的大門,但我卻不懂得怎麼打開這扇門,直到閱讀第二集,我才了解要用什麼方法去推開這扇厚重的大門。

甫一接觸阿德勒心理學,就好像驚雷撕開了厚厚的烏雲,讓陽光照射下來,使我的視野更加的寬闊,也使我迫不急待地想要將其運用至我的生活之中,但事情並沒有如此簡單……

不知道是不是太過於習慣層層分明的階級關係(縱向關係)了,要將人際關係重新轉變十分的不容易,也曾一次次在腦中模擬,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遇到那樣的狀況又該如何應對,但最終的結果都是束手無策。

在文章最後與大家分享一部電影《墊底辣妹》,片中的補習班老師對學生的教育相當符合阿德勒心理學的要求,採取尊重、信任及同理,對不一樣的學生因材施教。

在閱讀《被討厭的勇氣2》之前強烈建議要先讀完第一集呦,第一集算是理論基礎,第二集則是實踐之法,還沒閱讀過的朋友,可以前往觀看詳細的分享及心得:被討厭的勇氣 | 阿德勒心理學教你構建沒有壓力的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2

◆人人都誤解了阿德勒。

◆所謂的自立,就是「擺脫以自我為中心」。

◆愛,是一門技術,也是一種決定。

◆平凡無奇的日子,就是考驗。

睽違三年,辭去大學圖書館工作、成為國中老師的年輕人再度來到哲學家的書房。這些年,他在教育現場實踐阿德勒理論,卻備受挫折,如今正為是否該放棄而苦惱不已:

「阿德勒的思想是一場大騙局,甚至是會帶來毒害的危險思想!」

「阿德勒的思想在現實社會中根本派不上用場,只不過是紙上談兵!」

「阿德勒的思想根本是不經用的論點、流於空泛的理想論!」

對於年輕人的控訴,哲學家表示:「是你誤解了阿德勒。日常生活中究竟該如何實踐阿德勒心理學?要如何才能步上幸福之路?而阿德勒所歸納的結論──為了幸福,人人都必須做出「人生中最重大的抉擇」,究竟又是什麼?

如猛藥般讓人生為之一變的哲學問答,再度揭幕!

 

博客來

被討厭的勇氣2

 

其他推薦書籍:療癒書單 | 憂鬱症怎麼辦?6本好書教你擊退憂鬱,還心裡一個朗朗晴空!

 

阿爾佛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阿爾佛雷德.阿德勒於1870年生於奧地利維也納,是一名醫師及心理治療師,同時亦為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和佛洛伊德是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核心人物,後因佛洛伊德過分強調性本能而與他決裂。

阿德勒對社會動機與意識思考的強調更甚於性衝動本能與潛意識的歷程,於是自創「個體心理學」,為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位反對佛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亦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阿爾佛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阿德勒心理學的實踐之法

第一集的年輕人在成為老師後,想透過教育將阿德勒心理學傳遞給下一代,然而現實是他受到了挫折,所管理的班級反而亂成了一鍋粥……

我想阿德勒心理學並非不實用或是太過理想化,而是它太困難。

「改變」永遠是最難以做到的事情,首先要有勇氣,再來要清楚努力的方向與方法,最後還需要持之以恆的毅力,只有這樣才能一路都走在康莊大道之上。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成為老師的年輕人,如何對哲學家提出阿德勒心理學應用在教育上的的質疑。

第一部、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在看完第一集後,最大的疑惑便是「教育」,該如何在不介入孩子課題的前提下進行引導,在書中直接將這個問題攤開來討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並舉出曾遭納粹迫害的心理學家佛洛姆所提出的詮釋。

所謂的尊敬,就是如實看待個人,是一種可以了解他人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一種能。

就是對他人可以如實成長發展成他自己的模樣的一種用心關照。

那要怎樣才能做到「尊敬」呢?必須要透過「同理」他人,也就是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聽、用他人的心去感受,不要將自己所認定的價值或是想法硬塞到別人身上。如此,一段平等的關係才能開始。

我們真正應該討論的是:「今後該怎麼辦?」不必說什麼「可惡的他」,也不需要「可憐的我」

在這一章節,哲學家與年輕人討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許多在學生時代被嚴厲指導的人,往往在日後都會感謝老師嚴厲的教導,為什麼他們會感謝當初這樣介入自己人生的老師呢?

想要知道答案,就必須回到之前所提到的目的論,透過目的論分析,這樣子的行為是以「肯定過去」的方式,達到「肯定現在」的目的;同樣的,若是對現在的自己感到不滿意,也會「否定過去」來「否定現在」。

因此我們時常會談論起「可惡的他」或是說起「可憐的我」,但這樣做的目的只是想為自己不滿意的人生,找一個藉口,並且透過訴說,尋求他人的認同,更加肯定自己的行為。

然而這樣子的藉口對自己並無任何益處,因為你還是原來的你,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想想「今後該怎麼辦?」,因為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有好長,試著「改變」才能走出困境。

可惡的他,可憐的我

第二部、為何否定「賞罰」?

人類的脫序行為如下圖的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的行為層層遞進,都是為了能夠獲得在團體中的「獨特地位」,當無法達到目的,就會往下一個階段邁進,最終自我放棄。

脫序行為的五個階段

我在剛接觸到阿德勒心理學時,對「尋求稱讚」這樣的行為感到疑惑,難道做了可以被人所稱讚的事不好嗎?

然而,這樣的行為僅僅只是為了得到稱讚,若是得不到稱讚,哪怕這是一件好事也不會去做。

在得不到稱讚時,就會做一些出格的事來引起他人的注意,以保持在團體中的獨特感,再進一步則是會與上位者進行權利鬥爭,透過反抗獲得自己在群體中的特殊地位。

不管怎麼做都無法獲得愛時,就會產生憎惡,轉變成「既然怎麼做你都不愛我,那我就要讓你恨我」的想法,別人越是討厭什麼事就越要去做,在這個階段責罵是於事無補的,因為越是責罵就越是幫助對方達到目的。

最後不管怎麼做都被他人的無視時,沒有愛也沒有恨,就會自我放棄,認定自己什麼事也做不好,徹徹底底的否定自己。

自己的人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一切都由自己決定。至於做出決定時所需要的材料—像是知識或經驗,如果身為大人的我們具備的話,可以提供給它。這就是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姿態。

其實,許多的事情都是環環相扣的,當遇到脫序行為時,很多人都會憤怒會責罵,但是這樣做是否有「尊重」呢?若是沒有,又為什麼期望對方因為你的責罵與憤怒而有所改變?

保持理性地去溝通,交流彼此的想法,並獲得共識,不要斥責或憤怒,哪怕這是輕鬆又快速的方法。在成長過程中,尊重孩子做出的選擇,並「同理」他的行為與情緒,與孩子溝通引導他如何思考,如此便能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自立」。

為何否定「賞罰」?

第三部、由競爭法則到合作法則

當稱讚出現時,競爭也會隨之出現,為什麼?

該怎樣才能比旁人先獲得稱讚?甚至更進一步思考如何獨佔領導者的寵愛?就像這樣,共同體將受到以褒獎讚揚為目標的競爭法則所支配。

我們總是會想尋求更多的認同(稱讚),以證明自己在團體中獨一無二的位置,視周圍所有的人為敵人,除了漸漸襲來的孤獨感,當正面無法戰勝他人時,陰謀詭計也由此而生。

教育並非養蠱,每個人都是獨特且不可替代的,與其讓孩子們彼此競爭,不如讓他們學習「自立」,與自己競爭,成為自己所認定的更好的人。

只有靠著受別人稱讚才能感受到幸福的人,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會努力追求「獲得更多稱讚」。那種人就這樣置身於「依賴」的處境,過著永遠追求,卻永遠得不到滿足的人生。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類最根本的需求是「歸屬感」,那要怎樣才能感受到歸屬感?

首先必須感受到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也因為如此大多數的人都用錯了方法,努力地想成為一個「特別的人」,從而感受到歸屬感。但是透過他人的認同來評定自己的價值,就像是在吸食毒品,會變得「依賴」且無法自拔。

所以必須要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也就是必須做到「自立」,自己認同自己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快樂,而這種快樂無法言語。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的作者就曾陷入過這樣的漩渦,在職場上因為自己的提案沒有通過,從而否定自己的價值,不斷的自我懷疑,也羨慕其他同事的能力,導致憂鬱爆發。

勇敢的「甘於平凡」,正如佛洛姆所說,你就是你,即是價值所在,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天空的繁星閃爍著明亮不一的光芒,但哪怕光芒在弱,在黑夜之中依然耀眼。

由競爭法則到合作法則

第四部、凡給予的,就得著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並不是因為「喜歡自己」,所以眼中只有自己。事實完全相反,由於無法如實接納自己,始終處於不安之中,才會完全只在意自己。

阿德勒認為,人生的任務為「工作」、「交友」及「愛」這三種關係,其中工作的存在僅僅只是為了能夠生存,真正能夠得到快樂的在於交友及愛。

要建立起交友以上的關係,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信任」他人,無條件全心全意的去相信。書中也指出「尊敬」的定義就是,不將自己所認定的價值加諸於對方,尊重對方本來的樣貌,這樣的行為其實就建立在信任之上,信任且無條件接受對方本來的樣貌。

然而,「信任」並非易事,我們本來就會不自覺得去恐懼未知的事物,因此毫無條件的接受對方,不論是已知或未知的、你理解或不理解的,本身就是一件會讓人產生害怕的事情,擔心你的付出換來的是背叛等等……

而這又回到了阿德勒心理學最初所提到的部分—「課題分離」,我們無法決定對方是否要相信我們,但我們卻可以「先」相信對方,相信對方願意相信我們,這樣才有可能開啟一段基於「信任的關係」,成為彼此的夥伴。

接納自己的一切,相信自己的優點能夠被看見,也相信自己的缺點可以被原諒接受,如此以來才能將目光不再狹隘的聚焦於自己身上。

對他人無條件寄予信任、尊敬,這是「給予」的行為。

哲學家對年輕人說,不要一昧的等待別人給你,那是乞丐的行為,要讓自己的心靈富有起來,努力的給予他人信任與尊敬,只有這樣你才可能得到。

如同竹籃打水,貧瘠的內心就算被注入清泉,最終也會流失殆盡。因此,「給予」是在不斷地編織自己的內心,直到能夠承載別人的「給予」。

凡給予的,就得著

第五部、選擇愛的人生

我們藉由追求「我的幸福」去構築分工的關係、透過追求「你的幸福」去建立交友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所謂愛的關係,又是藉由追求什麼結果而成立的呢?

對於上面這個問題,哲學家給出的答案是「追求共同的幸福」,認為愛是兩個人之間的事,但這要如何達到?

必須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將人生的主詞由「我」變成「我們」,達到「自立」;愛是自立,是成為大人,也正因為如此,愛是艱難的。

應該去做的事,其實只有一件。牽起身旁那個人的手,以現在的自己盡可能去跳跳看。命運就從那裏開始。

所謂愛,是一種信念的行為,只擁有微薄信念的人,也只能愛得很微薄。

愛與勇氣是相伴而生的,我們都會害怕不被愛,害怕付出得不到正面的回應,因而總是在原地等待別人來愛我,但是不斷的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卻又期待有人能來愛自己,不過是陷入自卑情結罷了。

說到底還是改變,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不再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

愛是打開幸福這扇大門唯一的鑰匙,唯有透過去愛人,才能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與行為;唯有透過去愛人,才能促成自立;也唯有透過去愛人,才能發掘出社會意識,讓自己每一個「當下」都幸褔且自由。

選擇愛的人生

結語

《被討厭的勇氣2》採用實際的例子,來解釋阿德勒心理學的運用方法,讓我更加理解這個「行動」的心理學要怎樣去行動,將被撕開的烏雲直接吹散,看到那條通往自由與幸福的大道。

要真正的運用阿德勒心理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主動去愛的勇氣」,透過愛來「接納自我」、「信任他人」還有「貢獻他人」,進而發掘潛藏的社會意識。

被討厭的勇氣,說的便是不害怕失敗,仍然勇敢的去愛每一個人。

最後將阿德勒心理學的實踐之法簡單歸納:

1. 停止訴說「可惡的他」及「可憐的我」,將焦點放在「未來怎麼辦」。

2. 透過「尊重」與「同理」建立人人平等橫向關係。

3. 只與自己競爭,不與他人競爭。

4. 不要吝於付出,想獲得前一定要先付出。

5. 勇敢的去愛,不要害怕被討厭。

 

說電影《墊底辣妹》

 

購書任意門:《被討厭的勇氣2》

This Post Has 13 Comments

  1. sammy

    最深刻的是只與自己競爭,時常提醒自己真的很重要,與別人競爭終究會失敗⋯⋯

  2. 鹹魚哥

    墊底辣妹這部我也有去看,有很大的感觸,感謝版主分享文章。

  3. Lisa Su

    很久之前看過第一集,當時真的改變很多我原本的想法,而且幫助很大!第二集的內容感覺也很豐富,先把第一集複習一下再來買第二集來讀~

  4. An

    有在努力讓自己做到停止抱怨這件事,後來發現重要的不是單純不講出來,自己心裡還是要轉化它才對。謝謝分享呦:)

  5. 馬克的足跡

    每天都比前一天進度一點這樣就夠了,跟自己競爭

  6. Evelyn

    我只有看過被討厭的勇氣第一集,就改變我很多想法,以及理解人的心態緣由,聽完版主介紹第二集,覺得可以買來看呢!很棒的分享哦,謝謝

  7. 小葉

    只有肯定自己,不再漫無目的地追求毫無目的稱讚才是真正的成長

  8. Mel

    很喜歡文章中的這段話—只有靠著受別人稱讚才能感受到幸福的人,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都會努力追求「獲得更多稱讚」。那種人就這樣置身於「依賴」的處境,過著永遠追求,卻永遠得不到滿足的人生。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先尊重跟肯定自己,才能有更快樂、更健康的人生。雖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呢!
    很棒的提醒:)

  9. alvin

    哇! 認同書中分享的許多道理,不論是專注解決問題或是與自己比較都是很值得去學習的,感謝版主分享~

  10. 羅中中

    我喜歡阿德勒的理論,總能讓我遇到負面情緒時如何在內心做轉化!

  11. 阿鹹

    聽完這本書的介紹
    讓我想要去看墊底辣妹~

  12. Richmaple

    這本書還有出2啊?感覺真的很暢銷啊!

發佈留言